为了看清立冬后的浅水鱼情,我们专门选择了山东菏泽一处湿地进行测试。该水域平均水深大约在 1.3 米左右。测试当天为多云,7-16 度北风一级,气压 1027 百帕。


我们使用三台水下摄像机,在离岸 4 米 8 米和 15 米的距离,使用相同的钓鱼王地狱猫打窝颗粒进行打窝。观察全天的鱼情变化。


到底初冬时节离岸多远的浅滩鱼情好呢?首先先来看一下离岸 4 米 1.3 米的水深鱼情到底是什么样的?上午 8 点窝料到位之后,前期只有小杂鱼偶尔啄食,9 点左右才有鲫鱼出现,但警惕性非常高,吃上一口就离开。尽管后期鱼的数量稍微增加,也同样是吃吃停停来来回回,直至中午 12 点窝料才被吃光。


第二次打窝之后场景跟上午一样,小杂鱼和鲫鱼开口均不好,警惕性高,下午 4 点多才被吃光。而之后的再一次打窝,鱼情依旧不快,直到天黑鱼不见了,窝料还剩下很多。离岸 8 米同样是 1.3 米的水深,鱼情是不是会更好一些呢?


我们把视角切换到水下,上午 8 点窝料到位之后,前两个小时只有小杂鱼和小鲫鱼偶尔试探性进食,直到上午 10 点之后鲫鱼数量增多,进食速度稍微加快,中午 11 点半窝料被吃光,至 12 点多都有鲫鱼在附近游荡。而第二次和第三次打窝之后情景依旧,都是前期经过长时间的试探才逐渐缓慢发窝。而第三次打窝到天黑窝料才基本被吃光。


同样是 1.3 米的水深,鱼的数量会不会更多,个体会不会更大?让我们共同来见证一下。同样是上午 8 点窝料到位之后,速溶袋融化颗粒还没有完全膨胀成碎屑,就有鲫鱼开始进食。之后鲫鱼数量越来越多,进食速度加快。仔细观察可以看出,虽然水深相同,但此处的鲫鱼个体相对更大一些。


第一次的窝料一个多小时被吃光,但之后很长时间,都有大鲫鱼在此处拱土,之后又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的打窝,同样都是发窝速度比近岸处快,鲫鱼个体大,窝料同样在两个小时以内被吃光,之后还久久不肯离开。通过初冬这次大面积的浅滩,不同离岸距离的鱼情测试,我们可以看出,虽然都是 1.3 米的水深,离岸越近小杂鱼越多,鲫鱼个体越小,进食警惕性越高,反之小杂鱼就越少,鲫鱼数量越多,个体越大,进食更大胆,速度更快。


虽然已是冬季,但由于这次测试当天的温度是 7-16 度,温度尚高,大面积浅滩鱼情表现整体来说不错。但值得一提的是,钓友们想要此时在浅滩钓好鱼,建议钓的更远一些,水下有障碍和结构的地方比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