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中秋,两种天气的鱼情截然相反,如果不改变钓法很可能会收获寥寥甚至空军。不知不觉已是中秋,很多钓友说现在的鱼真的很难钓,一不小心就会空军。但经过近段时间的水下鱼情观察,发现鱼情确实有了不小的变化,但是规律还是有迹可循的。


image.png


中秋的鱼情根据天气不同,主要呈现两种变化:


中秋时节,晴天温度跨越范围比较大。某些地区的晴天高温还能达到30度甚至更高,而低温却只有15度甚至更低。最直观的是中午温度很高,而夜晚温度很低。从天亮至中午是温度直线上升的过程,而从下午至傍晚再到凌晨却是温度直线下降的过程。


大家想一想,鱼在这么大的温差之下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晴天的早晨温度比较低,鱼在2-3米的水深活动比较多,更深或者更浅的水位比较少见。


随着太阳的升高,鱼在两米以下甚至1米左右的水深比较活跃。这个水深活跃持续时间比较长,一般会到下午5点左右才产生变化。


如果有风,同时间的2-3米的水深也有鱼在活动,但数量少,个体比浅水大。


到傍晚5点,温度逐渐下降,两米以下的水深鱼的数量逐渐减少,它们会游往2-3米的水底活动。


如果有风有浪,4-5米的水底鱼的个体会更大。这个持续时间直到第二天太阳升起,鱼群才会从深水逐渐游往浅水。


所以中秋时节晴天野钓建议早晚钓深,如果有风浪可以钓的更深,4米甚至5米鱼的个体会更大。白天阳光强烈时,应适当钓浅,3米以下甚至1米左右的水深,效果比较好。


如果钓友们做钓时间长,寻求稳定,不想频繁改变钓点,可以直接垂钓2-3米的深浅水交界处,有障碍或结构的地方,也是不错的选择。


中秋时节经常阴雨连绵,整体温度虽低,但温差比较小。


像有些地区近几天的高温在20度左右,低温却在15度以上,不是非常低的温度,又是小温差,鱼在一天的活动规律又会是怎样的?


白天一米、两米、三米的水深,鱼情都不错,但差别是水越浅,鲫鱼的个体越小,杂鱼相对多一些。水越深,鲫鱼的个体越大,杂鱼就越少。而夜间一米的浅水基本就没有鱼了。2-3米甚至4米的水深,鲫鱼比较活跃,偶尔还可以看到鲤鱼的身影。


所以中秋时节阴雨天野钓,选择2-3米的水深,可以长时间的垂钓,鱼比较活跃,开口一般比晴天要好。只要钓具搭配合适,收获一般不会少。


各位钓友,你们最近野钓都选择多深的水位?欢迎在评论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