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时间久了对鱼的品种以及鱼的习性会有一定了解,虽说我们钓鱼人并不是专业的水产专家,了解的知识面也没有那么全,但了解鱼的习性也是钓鱼人所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当然,如果您所在的水域资源非常好,那就当我没有说哈!大多数情况下,各个地方的野钓资源是越来越匮乏,那么对鱼习性了解的多与少,对我们提高上鱼率是有很大帮助的。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鱼是通过什么来感知周围环境?降温或升温的时候它们是怎么知道的?

下面,就和各位钓友聊一聊您所不知道的鱼的习性。
1、鱼有没有耳朵?它的耳朵长在哪里?
鱼类感知自然情况变化的能力,比如大风大雨、气温升高下降、水位上升、水位下降。在我的理解当中,我认为钓鱼人应该比较熟悉鱼的习性,但实际情况确实很多钓友并不了解。
比如说鱼的耳朵长在哪里?它的头部好像除了鱼鳃和眼睛、嘴巴就没有其他的东西了。其实鱼是有耳朵的,但是鱼没有外耳和中耳,它只有内耳。内耳是长在头两侧的骨头里面,它的耳朵也会根据水纹的波动来辨别周围。
2、鱼是如何感知气温变化的?
其实鱼类是有第二种耳朵的,比它的第一耳朵要灵敏很多,这就是它的侧线,也可以把它叫做侧线鳞。就是它身体两侧有一条线,每块鳞片上都有一个侧线孔。
这种侧线鳞在鲤鱼身上还可以找到侧线管,也可以把它叫做鱼腥线。很多人吃鲤鱼的时候,在做鱼前会先把鱼腥线也就是侧线管拔掉,这样这条鱼鱼腥味就会少很多。
鱼类能感知外界变化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它的侧线里,包括一些水温、水压、气压的变化,通过它的侧线鳞都能很明显的反馈到。
快下雨的时候,鱼喜欢跳出水面,要下不下的时候,水面的气压很低,鱼身上的侧线鳞就能感知到。这个时候水里的溶氧比较少,鱼就喜欢跳出水面。
寒潮来的时候,气温下降直接影响到水温也会慢慢下降,鱼身上的侧线鳞就能很敏锐的提前捕捉到这个信息,它也会去选择到更深的水层去保暖。这个就是变温动物或者说是鱼类的趋温性。
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变温动物身上都是光溜溜的,哺乳动物的身上有毛发,比如像人这种哺乳动物,它没有毛发会选择添加衣物。
作为变温动物的鱼类,它的侧线如果感知到外界温度的变化,它肯定也会做提前的预防措施。比如在温度下降之前拼命摄食保存能量,比如在温度下降之后它会游到更深处去,这也是为什么每当降温的当天鱼口好的原因之一。
最后,我觉得钓鱼是一项修身养性的娱乐,在钓鱼过程中不仅自身能得到放松,同时也可以了解和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这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