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后鱼口变的很轻是很正常的事,有些时候钓友说我的浮漂总是被阴下去一点或者顶起来半目,经过几次抬竿后又没有中鱼,于是把这个现象归咎于窝点里有虾,请问您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经历和看法?


因为这种阴半目或者顶半目的漂相的确很像虾子口,特别是天冷后夜钓。我想说的是并不一定是虾子口,十有八九就是鱼口,只不过鱼口太轻导致漂相出不来。


肯定会有钓友问,为什么是鱼吃饵漂相出不来呢?


image.png


我觉得这种情况就是浮漂和线组没有搭配好,大家可以回想下您出现这种漂相的时候,是不是有以下这几种情况。


1、浮漂吃铅要小


漂肯定要用小一点的漂子,在能抛得出去的前提下尽量用小点。想一个逻辑,如果拿一个篮球,底下也配一块铅,让它达到浮力和重力的平衡。这个时候给它轻轻的向下的力,它能沉下去吗?顿口能出得来吗?


但是小一点的浮漂达到了重力和浮力的平衡的时候很容易破坏,即便是一个很小的力就让它出现动作了。


现在天凉了,杂鱼、麻鱼相对少了,鲤鱼的体力相对也要低,它吃口的时候往下那一下力量是很小的。一个2.8克的漂子和一个1.5克的漂子,同样的调钓,同样的饵料给口的时候出现的动作是完全不一样的。


可能2.8克给的就是下阴,而1.5克出现的就是一目的顿口了。


所以说没有口不是鱼不吃,可能是鱼吃了浮漂太大体现不出来。还有就是天凉的时候尽量不要调得太高了,夏天的时候有时候有人可以调到全目,不管调多少目,鱼吃住都是哗哗的往走了拖。现在天凉了,体力不够,浮漂尽量用小,三四目就可以了。


2、主线也要放小


天冷水凉,鱼的活力、体力都会变小,拉力没有那么大,没有那么容易切线。再配合一个软竿子,像3斤以内的鲤鱼,1.2的主线是不会有问题的。除非心着急,用6H8H的鱼竿钓住鱼,使劲往上薅,薅断了怨不了谁,只能怨自己。


一个2.5号的主线和一个1.2号的主线,在同样的调钓,同样的一个鱼给一口可能差别就是一个是3目的顿口,一个可能就是半目的一个下阴,就是粗的那点主线在水里造成的。


一是水阻大了之后就是出口不利索。


二是因为主线过粗之后可能绷的没有那么直,越细越直溜,越粗稍微有点曲卷,口都出的不会很利索。水凉了之后鱼挣扎的没有那么狠,配合一个4H以内的软竿子回鱼不要那么着急,1.2的主线肯定没问题。


3、鱼钩要小,子线要细


同样的鱼钩大小以及子线的粗细也非常的重要,我知道肯定会有钓友持有不同的意见,但是我还是坚持小钩细线的原则,这个扛您也不要抬了,要不您也尝试换下细线小钩试一试,看我说的有无道理,我们再来讨论,如何?


说下鱼钩的具体方向。


一是肯定用小,尽可能在不脱鱼的情况下尽可能用小。


想一个逻辑,想尽办法又是加膨胀粉,又是加轻麸,想办法减轻饵料的比重,轻轻的让鱼一吸就入口,结果给里面杵了一根粗粗的钢条,忙活了半天减轻的饵料比重被粗条大钩完全又给破坏了。


二是钩只要大,饵料肯定搓不小,天冷鱼嘴都张不开,大饵重饵很难吸入,钩很大的因素上决定了饵的大小和这一块饵料的轻重。


所以在不脱鱼能把它遛回来的情况下尽量用小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