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太阳出来直射水体,水体表面温度上升、密度变大,下层水体温度、密度不变,造成上下水体分层,氧气传递不畅,造成水底严重缺氧,外加地步细菌、微生物分解有机质,需要氧气,鱼即便开口也不会上时间待在水底。
有人该问了,浅水氧气充足为什么也没口?这就要讲鱼的趋温性。浅水太阳出来温度快速上升,鱼不能适应水温的快速变化,全部离开。
那么问题来了,鱼不在深水也不在浅水,那么它们在哪里?我认为在两个地方。
1、在深水的中上层,这类鱼儿较为分散,无法通过打窝进行聚集。春秋季鱼儿上浮,出现吧嗒嘴的情形就是这个原因。
2、另一部分就是我们今天寻找的目标。
如何解决太阳造成水体缺氧的问题?我们回顾一下刚才的思路,太阳出来上层升温,下层不变→水体分层,上下层不对流→下层缺氧,没口。
如何阻止上述形成?
1、太阳直射问题
背光区能减弱太阳直射,解决表层水体快速升温问题。比如树荫、建筑物阴影、草洞等。草洞区域:荷花 > 芦苇 > 蒲草 > 水草 > 浮萍。
2、水体分层,上下不对流的问题
找流动的水域,也就是有流水、下风口、入水口等区域,水体流动可以把上层的氧气带入到下层,且水体温度较为稳定。
3、下层缺氧问题
找瘦水、透明度高的地方,底部水生植物、藻类会产生氧气。
4、等
等降雨、傍晚降温,降雨、降温都会降低表层水体温度,让水体对流,底部溶氧增加。这也是夜钓鱼口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