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说秋季是钓鱼的黄金时机,特别是进入仲秋以后是野钓不可多得的好时期,但是很多钓友出钓的鱼获却寥寥无几。您是否也遇到过这样的困惑?明明在同一片水域,别人连连上鱼,自己的浮漂却迟迟不见动静,或许不是你运气不好而是您没有抓住秋季鱼情变化的节奏。


image.png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来阐述中秋以后鱼情的变化以及我们采取的措施。


1、气温变化对鱼情的影响


2、饵料和窝料的味型选择


3、窝量如何选择


一、温度变化对鱼情的影响


整个秋季气温可以从酷暑过渡到微寒,温差最大可能接近20度,鱼的活性、食性和栖息位置也随之不断变化。如果一味的沿用夏季的野钓办法,这个时候很难快速诱鱼,提高收获。


初秋时节气温依然偏高,导致鱼情与夏季十分相似。所以初秋野钓窝料仍以清淡天然谷香为主,避免味道过于浓郁导致鱼儿警惕。


但到了仲秋,你是否注意到天气逐渐凉爽,昼夜温差逐渐加大?


鱼的觅食窗口期也在悄悄变化,早晚更加明显,开口好但停口也快,中午可能根本就钓不到鱼或者杂鱼闹钩严重。此时鱼类开始主动寻找高蛋白食物补充能量,窝料是不是也应该升级了?这个时候不妨尝试加入更多的腥味成分,例如富含高昆虫蛋白的窝料,会明显感到诱鱼效率的提升。


进入晚秋,水温会进一步降低,此时钓鱼人会觉得更加难钓了。


二、饵料和窝料味型怎么选?


事实上鱼类为储存脂肪过冬,摄食欲望往往更加强烈,几乎全天都有口,尤其是偏爱动物蛋白含量高的饵料,只是鱼口比之前更轻了而已。此时使用浓腥型窝料且富含昆虫蛋白和南极磷虾粉的打窝颗粒来打窝,会发现鲫鱼速度明显加快。


总的来说,整个秋季的用 (窝) 饵思路为初秋淡,中秋腥,晚秋浓。


三、除了味型,打窝的量要精准把握,那么打多少合适呢?


隔夜窝由于要维持一整夜,建议使用400克以上的玉米,200克的打窝颗粒才能持续诱鱼留鱼。如果提前一两个小时临时做窝,一小杯的打窝颗粒足够。如果是现打现钓,不妨进一步减少窝量,也可以将酒米混入到饵料当中,通过高频率的抽杆来边诱边钓。


这也就是说,窝量的大小跟垂钓时间成正比,等待时间越长窝量越大,时间越短窝量越少,甚至可以不打窝直接抽窝。


钓鱼没有一套固定的规则,事实上从来没有一劳永逸的配方,唯有保持观察了解鱼情,灵活调整才能真正把握每一个上鱼的时机。


以上就是关于仲秋后钓鱼的相关内容和注意事项,希望对各位钓友有所帮助。若您有更好的建议,欢迎打在评论区,我们一起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