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钓友钓鱼很多年但是鱼获总是不佳,说白了就是钓不好鱼,重点是对于影响鱼的因素不了解。那么导致钓不好鱼的情况有哪些?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下面,我们一起聊一聊。
第一种情况:
到了钓点不管三七二十一,特别是看到别人出鱼的时候慌得不行,红虫颗粒一把、老坛一把乱七八糟上去干了个重窝子,杆子一抛往那一坐,开始撒手死等。
第二种情况:
到了水边一看茫茫大水面,这个里边有大鱼,鱼肯定很大在深水,上去拿出来六米三、七米二,三米、四米、五米的水深直接一屁股钓深水。
第三种情况:
老想着大小兼顾,万一来条大个体的鱼拍大腿,压根不敢面对野钓鱼情的分布和现状,哪有大小兼顾的钓法?用的子线一旦粗,钩子一旦大就只能钓大鱼,钓不了小鱼。
老钓手怎么玩的?
常年都是37调的杆子甚至于46调的杆子,最用28偏37钓的,人家都在用软杆,小钩细线以小为主,以大为辅,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
大小他都能应对,因为人家杆子软,鱼发不上力能给鱼剥。
所有玩不好野钓的核心这三个点,造就你的十钓九空,记着要想玩好野钓一定是结合着出钓的季节、时段、天气,该钓深钓深,该钓浅钓浅。因为天气决定了水温的变化,天气决定了容氧量的变化。
所有野生鱼在水里面就是不规则性分布,有鱼的地方就是有鱼的,即使不打窝子挂蚯蚓、挂红虫,守着钓都不至于空军,没有鱼的地方即使打了底窝也不会来。
千万不要把自己手里面的产品诱鱼的功能想到过于的牛,特别是底窝。底窝打在水中诱鱼的能力是非常非常小的,打窝真正的功能是让鱼来了发现有吃的留住不走。
如果来到水边不管水温的变化,不管能见度的变化,不管溶氧量的变化,盲目选水深盲目去做窝子,还不如打在岸上。
打个简单的比方,今天如果晴天大中午的有风有浪,钓下风口、钓三米、四米、五米的水深没关系,水底溶氧量是充足的,打点窝子虽然口少,但是钓上来的都是大个体的。
如果今天是晴天,今天的阴天多云,小雨或者你是赶一早一晚出钓的,你敢坐三米吗?敢钓四米吗?敢钓五米吗?这种时段遇见这种天气,在出钓的时候水越深,水底的溶氧量越低,水越深水底就越容易缺氧。
即使在那打了个窝子,鱼会为了一口吃的鼻子上插两根氧气管子,下到水底去吃你的钩和饵,去吃你的底窝吗?你的底窝魅力咋那么牛?它命都不要了去吃你的底窝。
所以说我们的底窝真正在冬季天气冷水分子低,它诱鱼的范围最多不会超过三米。
就是你今天要看你今天选的这个位置周边三五米范围内他有没有鱼容养量合不合适,安全感能不能满足,水温合不合适。
这三个点对于野生鱼类来讲它都是致命的因素。
所以说要想在野钓当中拿到牛的结果,一定要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找鱼的路上,找出鱼的标点,找出鱼的位置,找对水深和水层你才能比别人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