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鱼泡肯定是鱼来了的信号,可鱼却死活不吃。其实,有可能是你的饵料陷入了淤泥浆层之中,鱼闻到味道来了,但在浆层里找不到饵料。要想让饵料从淤泥浆层里凸显出来,就要尽可能降低饵料的比重,让饵料停留在淤泥浆层上方。

b80fc1ec-d07c-4d21-9fa2-e84559ff6cce.png


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办法。


第一个办法是加入膨胀粉


膨胀粉遇水就膨胀,加入后,膨胀比有时能达到五倍甚至更高,其作用是大幅降低饵料比重。我们正常开泡泡球,水比一般在零点七五到零点八左右,但如果要加膨胀粉,水比最少是一比一,因为膨胀粉吸水率高,要给它留够水,否则开出来的饵料会是死球、硬球。


如果决定加膨胀粉降低饵料比重,水比在原来基础上乘以一点五,比如原来水比是零点八,现在就是一点二;原来是零点七,就是一点一,我现在这个就是一点一。开大黄面等饵料加膨胀粉也是如此。

image.png


撒完膨胀粉后,加完膨胀粉饵料很散,怎么搓到钩上,还需要加粘粉吗?


加完膨胀粉再加上粘粉,饵料就变成一个又轻又粘的小球,能悬浮于淤泥浆层的中上层,便于鱼找到它。一般加两遍粘粉,第一遍撒上后快速搅匀,然后撒第二遍,通常两遍就能让每个颗粒都沾满粘粉。


各家粘粉粘度不同,尽量选粘度不要太大的,这样好掌控、撒得匀。太黏的粘粉一撒就粘住了,搅不匀,撒一点点就很黏的不太好用。


这时饵料看起来还是散的,很简单,用手沾点水淋上去,快速搅拌,千万不要用力在盆壁上蹭,只是搅拌这种粘粉,一见水它就变得很粘,之后把它贴着盆边团起来,就差不多了。


image.png


泡泡球常用来作钓回锅鱼,是因为它比重轻。但加完膨胀粉和粘粉的饵料,比重比泡泡球原本的比重又轻了一倍,必然能悬浮于淤泥浆层之上。


这种饵料比重极轻,扔到水里后,你会发现浮漂翻身之后向下下降的速度变慢了,此时还容易打中鱼的截口。


image.png


加完某种味型后还是没口,那可以试试飞铅,飞铅下降最慢,能有效应对淤泥浆层较厚的情况。不过现在全国大部分地方都禁止飞铅了,那除了飞铅还有什么办法呢?还有一招,就是水母拉泡泡球。


看水母拉泡泡球的状态,它的雾化剥落状态诱鱼效果最强,而且比重超轻,能有效应对黑坑淤泥浆层厚的情况。那水母拉到底该怎么开呢?


image.png



水母拉泡泡球当然得有泡泡球,用一比一的水,加完添加剂提前泡制好的,是带味的泡泡球。然后往上撒水母丝,撒多少呢?


四百毫升的饵料,用百分之十五,也就是六十毫升,这一瓶是一百毫升。水母丝、海藻丝、网状丝本质是一类东西,但不同品牌的纯度有差异,纯度高的可能在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纯度低的在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不用担心添加量多,可直接添加。


image.png


加完之后等一会,丝就慢慢出来了。这里加的水母丝要比正常钓底钓浮开饵料时加的多得多,因为我们要用水母作为载体把饵料拉出来。加完水母丝之后,往里边撩水,然后快速搅拌,很快就成了一个软球,状态非常好。


拉大就多加点丝,拉小就少加点丝,这种状态下饵料的雾化剥落状态最佳,没有哪种搓饵的雾化剥落状态能比得上拉饵。而且这种饵料比重极轻,能悬浮于淤泥浆层之上,因其比重轻,在摆幅下降的过程也很长,诱鱼能力非常强。用这个饵要注意整个浮漂下降的过程,盯紧浮漂,小心有截口、正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