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界有两种类型,防守型和进攻型。如果你是防守型钓法,可能一辈子都钓不明白。防守型的通病,用一个字概括就是 “等”。


比如钓鲫鱼这类的,一概守着钓,钓大鱼也全靠死守,这样肯定玩不好。进攻型钓法的特点,用三个字概括就是 “不妥协”。


image.png


比如钓鲫鱼这类,无论春夏秋冬,大胆下钩甚至走水时也下钩。钓大鱼,起码也能有条鱼上钩。钓小鱼守着钓,就像挑食的小孩,这也不吃那也不吃,只吃些窝料之类的,只吃短口的食物,那你就要想法子,多打几次频率,把鱼逗兴奋了,就会有接连不断的咬口。


都说鱼只有七秒钟的记忆,七秒钟过后,就算后悔也来不及了。像鲫鱼撅起屁股去吃东西,那是你不钓它的时候,它只能去捡水底的天然食物吃。你去钓它时,要么天气不合适,鱼根本不开口,要是开口吃饵,钓离底或者钓底,它还得 “感谢” 你让它不用撅着屁股吃东西,既省事又不累。


像某些鱼上嘴唇突出,吃饵时离底、直立的那种标准咬口,水底石头上冲不掉的青苔它都能揪下来吃掉。所以还得用进攻型玩法 “教育” 它们,进攻型玩法能连连上鱼。


防守型玩法太被动了,就是惯着鱼的坏毛病。某种程度上,钓鱼还是要主动把握,想尽办法,目的就是让鱼觉得,我这饵料好吃又不挡口。但你要是不让鱼满意,它凭什么吃你的饵?地上那么多窝料,对鱼没什么危害。


这就好比钓鱼时,你为鱼考虑太多,就是一种惯着的行为,整个钓鱼节奏肯定会受影响。对于小个体的低等动物,它们没什么复杂心思,只有在单位时间内对其进行攻击性驯化才最有效。钓大鱼也是如此,窝子一打就交给天意去等,肯定不行。


谷麦打窝那么有效,一个窝子不多下几竿,主动去挑逗大鱼,肯定钓不了几条鱼,甚至可能空手而归。大鱼再狡猾,它也是低等动物,只是相对要放慢节奏去诱骗它。


除了有极好的资源和运气,不然就凭那一点饵料,它凭什么就只吃你的饵?反正钓鱼有了主动的攻击性之后,就能抢占先机,根据各种鱼情针对性调整,慢慢就能钓明白了。


相反,被动的防守型钓法,有时浮漂一点信号都没有,导致对鱼群情况不了解,没法针对性调整,时间久了肯定会陷入困境,可能一辈子都钓不明白。


钓鱼嘛,可以因为资源差钓不到鱼,但是不能不懂方法。懂了方法,有机会就能钓到鱼。别把鱼看得太聪明,它们没有思考复杂问题的能力,不会想 “我是谁?来自哪里” 这类问题。


所以,攻击型钓法永远要强于防守型钓法。对此,您怎么看?打在评论区,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