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浮漂、子线、线组到底该如何合理搭配?
钓鱼需要掌握的知识和细节还是蛮多的,当然如果您不在于拿到无所有,但有部分钓友还是比较在于搭配的精细化,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浮漂、子线、线组这三者的该如何搭配更好?

钓鱼需要掌握的知识和细节还是蛮多的,当然如果您不在于拿到无所有,但有部分钓友还是比较在于搭配的精细化,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浮漂、子线、线组这三者的该如何搭配更好?

野钓时提竿发现子线缠绕是非常普遍且常见的现象,目前来说没有哪种方法可以杜绝子线缠绕。即便是大鱼大师也同样会面临子线缠绕的情况,只是他们相对来说发生的概率要比我们低很多。

这两天由于降温又升温,温度变化特别大,所以没有钓鱼。但是在本地的钓鱼群里看到有钓友分享了自己夜钓钓了条4斤多一点的鲤鱼,当然这个鲤鱼多重并不是重点。

相信各位钓友外出作钓时应该有遇到过找别人借子线的情况发生吧,其实这个在野钓中很常见,特别是到陌生的水域垂钓,根本不清楚水下结构以及挂底是否严重,所以这种情况下也是比较废子线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自己本来打算钓点小鱼就算了,也没有想过钓大鱼,结果却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碰到大鱼,总是被切线跑鱼。由于带的子线并不多,切线后又想继续钓,怎么办呢?只能找

钓鱼时用长子线还是短子线,这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反正时不时的就有钓友问。当然,我并不是说钓友问的不对,毕竟谁都是从新手过来的。

所谓钩距就是子线双钩的相隔距离,如上钩和下钩之间的差距就是我们说的钩距。其实,钓鱼人对钩距这个概念都懂,但在实际野钓中特别是自己绑鱼钩或者垂钓时子线断了,不舍得扔掉需要重新绑上八字环时,需要自己调整钩距,此时部分钓友不懂就很容易将钩距弄的过小或过大。肯定的说钩距地大小会影响鱼的吃口,除此之外它还会影响子线打卷。



几乎所有的钓鱼人,都听说过这样一种说法,说是子线太粗,会给鱼吃饵造成障碍,俗称挡口。那么一旦出现挡口,脱钩跑鱼或者是空杆就会特别多。那么这种观念其实影响了很多钓鱼人,然后就出现了一大批钓友,采用非常极端的钓法,使用极细的子线。见过最夸张的是一位钓友用0.6的子线去钓三到五斤的鲤鱼,最终的结果大家可想而知,对吧,当然是切线。

我们野钓的时候,子线和主线如何搭配,能让你的漂相、鱼口更清晰呢?根据我以往的作钓经验来看,线组能细一点最好,入口性好,鱼的警惕性小。但是很多人不信这个,就用粗钩大线,能用多粗就用多粗,我也没办法,不多说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