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饵料一直都是钓鱼圈比较有争议的话题,这个跟垂钓的场所有一定的关系,比如说玩野钓的钓友对于饵料的看法和主玩黑坑的钓友的看法和理解是不同的。
当然,这也很正常,毕竟垂钓场所不同,鱼的觅食习惯会存在差异。

下面,和各位钓友一起讨论一款饵料是状态重要还是味型重要?的相关内容,若有不足的地方还望大家指正和补充。
搞不明白这个问题可能永远也不知道今天钓鱼钓的不好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甚至别人能连杆爆护,这里就寥寥的几条鱼。能造成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当饵料状态不对的时候依然能钓到鱼,当饵料味型不对,状态对的时候也能钓到那么几条。
要是旁边没有钓友对照,很多钓友会认为要不就是钓位不好,要不就是资源不好,这个问题永远搞不明白,实际垂钓当中饵料的状态和味型两者但凡是都用对了是相辅相成的一种关系,但是用错了就是相生相克的一个道理。
就像垂钓前期比较注重诱鱼的阶段,这个时候如果饵料味型用对了,但是饵料的雾化不够,就跟把味型关到一个桶里,关了一个笼子一样,让饵料的状态包围着它,不让它味道散出去,而那些味道散的快的饵料自然就比这种状态不好的更有优势,更有先机,所以黑坑当中用散炮钓就是一样的道理。
接下来把鱼诱到窝点以后就是钓的阶段,如果此时饵料一个溶散特别好,钩上的残留不够或者是附钩性不够,就会造成频繁的空竿,提竿不中鱼的情况。
所以这个时候饵料味型的功能就远远的小于饵料的状态了。
首先来说水广鱼稀前期诱鱼的阶段,饵料的味型是在饵料状态之前的,到了开始钓的阶段反而饵料的状态要比饵料的味型重要。
然后按照这个思路反对回垂钓过程,当发现迟迟诱不过来鱼的时候,先来去排查饵料的雾化,溶散状态到底够不够。如果够的情况下准是饵料味型不对,饵料的溶散确实够了,雾化也确实够了,饵料的味型不是那么偏,不是那么特别的话,是自己之前用过的饵料,就要考虑是不是钓位出现问题,是不是天气出现问题了。
开始上鱼以后首先就确定了一个是饵料的味型没有问题了,前期的诱鱼工作也做的到位了,但是一直连不了杆,浮漂出口一直打不中,就要考虑饵料的溶散是不是太快了,建议可以适当的把饵料多揉打两下,增加它的粘度,增加它的附钩性,以来提高饵料的中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