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诱鱼很多钓友想到的肯定是打窝,其实窝料的诱鱼效果并不理想,它起的主要作用还是把路过钓点的鱼留下来,再通过留下来的鱼吃食的动静,以此诱来更多的鱼。


image.png


所以说这里就又不得不说频率诱鱼,这个观点在夜钓的时候会更突出,优势也会更明显。


本文大纲如下:


一是打窝的原理及作用


二是为什么不建议打重窝


三是为什么建议通过频率来诱鱼


首先讲打窝


窝料真正在高温季节下,窝料最重要的一个功能是用来聚鱼、留鱼和安置鱼的。让鱼来了,发现有吃的,喜欢吃,不走,这是窝料最重要的一个功能。


窝料诱不诱鱼?诱鱼,但是诱鱼的范围比较的短。像冬季、春季,水温低,窝料最大的诱鱼的范围超不过3米,这是一个范围。如果到了夏季、秋季,这两个季节,窝料打在水中,诱鱼的范围最多不会超过5米。


其次,野钓千万不要做重窝


做重窝的后果就相当于欲练此功必先自宫。为什么不能做重窝?是因为野钓资源匮乏。如果到了水边,不管三七二一,红虫颗粒一把,老坛玉米一把,酒米再嚷两把上去,不管三七二一,准备了一桌子的满汉全席。



鱼钩往水里一抛,在桌子的中间地位,结果准备的是一桌子的满汉全席,来了三条鱼、五条鱼光围绕着窝子的边缘随便吃两口就吃饱了,吃饱了扭头就走,明白吗?它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翻越千山万岭跑到中间地带去吃钩。


所以什么时候发的窝,什么时候更容易发现钩饵?就是当窝料被消耗殆尽的时候,鱼又没有吃饱,还想吃停在窝点拼命的翻,拼命的找才能长久的聚,长久的留,才有了后面的钓,明白吗?


这是打窝子,一定要少打,不出鱼一定不要去补窝子。这是打窝的诱鱼,一共有三个途径。


第一个,如果靠近的底窝,只能打完窝子杆子一抛,只能等窝点周边三五米的范围的鱼群进窝子。


第二个,三五米之内有鱼,三五米之内如果没有鱼,一共有两个个核心。


1,也是最直白的,就是窝料建立的窝点周边三五米范围内的鱼是靠窝子把它诱来的。


2,打完窝子千万不要坐那憨守、死等,一定要去抛竿。为什么让你去抛杆子?只有去抛竿、抽竿、打频率,每一次的铅皮入水的声音叮当,有规则性的铅皮入水声音就好比于带了个大喇叭,每次鱼听到叮的声音就代表了该开饭了,来尝尝。


这个叫声波诱鱼就好比落的果实、落的树叶、落的漂浮的昆虫,记着这个叫声波诱鱼。然后随着这种铅皮入水的声音,钩饵在水中散落、雾化、在水中动态的下摆,都能够形成很好的这种效果。


频率也叫低频,这个东西能加速先头部队进窝子,这个玩意能把底窝10米的这种鱼群加速诱进窝,所以不是靠窝子来诱这个鱼,这叫频率诱鱼,不要懒。


如果是打完窝子只知道坐那干等死守的,永远都不可能比别人钓的多,一定要学会走频率做到诱钓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