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个钓友应该都听过“钓鱼不打窝钓的也不多”这句话吧,我相信很多钓友也是这么做的,但实际上以现在的野钓资源来说,窝打得多了反而鱼口没那么好。


野钓这个事,网络上人均30斤打底,而现实中大多数地方却为了破个空军天天挣扎,加上今年的天气很不稳定,估计很多人经常打龟都是打窝惹的祸。钓鱼不打窝,钓的也不多,如果你那里资源不好也深信不疑,那么今年还会有很多的龟等着你去打。


image.png



不好钓就是鱼只吃窝料不咬钩,不给它们多余的窝料吃,它们就没得选。窝料上面没有钩子和那些子线、铅皮碍事的东西,几乎所有的鱼进窝之后都是先吃窝料再咬钩。资源差又赶上天气不好,这个窝料都吃不完,怎么可能不打龟?下定决心管住自己的手,保持一段时间,别打窝少打窝,去试试哪有那么多的龟可以打。


资源差水里的演员就要少很多,就很难形成动物的那种从众效应。只要有安全的窝料可以吃,谁都不想当出头鸟,以身犯险,冒险去碰钩饵。所以钓鱼不打窝,钓的也不多,这句话只适合高资源和好天气,不大适合如今的野钓环境。


资源差就是钓鱼打了窝,空军就变多。挂蚯蚓、红虫和守钓玉米的少打一点,窝料不够吃了,它们就会冒险咬钩。而钓粉饵的一粒窝料都是多余的,粉饵抽窝的残留本来就是窝料,而且还是诱钓合一。它们接受了这个味道之后,那点残留又不够吃,很快就会冒险去咬钩。


经常打窝的再反思一下,打窝是最简单的行为,没有一点点门槛。如果打窝能够天天爆护,会发生什么?人均30斤的地方下面的演员多,人家天天打窝是自带光环,你没法比。再说30斤也不是天天有,他们也有窝里有鱼不太开口的情况,只是多少钓几条不敢发出来罢了。


打窝的目的是留住鱼但是资源差,天气又不好,就吃点窝料,嘴巴一抹,走了,先打的还没有吃完,下次又继续打,空军的怪圈。窝料这东西的本性,从来都是锦上添花,绝不会雪中送炭。实在手痒忍不住可以先少打一点,口好、口快再补也来得及。


野钓哪怕资源再好都要先学减法再做加法,只有这样循序渐进,我们才能在野钓中把鱼钓好,从而少打龟。


总之,打窝以及不打窝要根据垂钓水域中鱼的密度来衡量,我们常钓的水域大家都非常清楚,水广鱼稀就放弃打窝直接抽,鱼的密度高又想守大鱼,那就打窝,就这么简单。


还有一点,不要总是看到短视频上人家天天钓大鱼,说句不好听的话把您放到高密度的鱼塘里,说不定您还比他钓得多。人家就是为了拍视频,没有鱼获不上大鱼哪有人去看呢。不是我们的技术差,而是资源确实没有人家好,这点不得不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