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钓鱼圈有各种口诀和技巧,涉及饵料、浮漂、线组等各个方面,有些有一定的道理但有些纯粹是谬论。下面,就和大家聊一聊我认为的3个谬论的现象。


image.png

 

1、冬荤夏素


鱼喜香,冬天鱼喜腥,这是一句彻头彻尾的谬论,在很多情况下误导了大量的钓友。如果这句话成立,那么有经验的钓鱼人为什么在夏季的夜晚会比白天添加更大比例的腥饵,甚至用虫饵去做钓?要知道夏季夜晚这几小时水底的温度并不会有剧烈的变动,热水还是热水。


其实真相是在任何的季节还有温度下,杂食性的鱼类都会更中意腥味和鲜活的饵料,因为那个代表高蛋白,代表着更高的能量密度,优先摄食能量密度更高的动物性饵料是自然界所有杂食性物种的天性。


你别说你是吃的太饱了,有些博主号称钓鱼高手,水产专家说夏天在鱼的肠胃的食物残渣中分析,发现植物性的食物占比更高,所以夏天的鱼就更喜欢素食。


这么简单就推论出来这个道理吗?怎么说?夏天的水体中藻类、水草还有陆生植物性的饵料会大量的生长,占据了天然饵料总量的绝大部分。鱼为了满足夏天巨大的能量消耗,它只能去主要摄食植物性的饵料,那是因为它们找不到更多的动物性饵料,而不是更爱吃素食。

 

冬荤夏素能在钓鱼人中广泛传播甚至被认可,那是因为大多数水域中确实存在着香饵、素饵钓获更好的这种表象。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小杂鱼的折腾,越大体型的鱼速度会越慢,小鲫鱼抢不过白条、麦穗,大鲫鱼、大鲤鱼又抢不过小鲫鱼。很自然用鱼不是那么喜欢的香饵、素饵就能让大鱼有更大的机会发现饵料。


咱们只有透过表象掌握了底层的真相,才能在多种作钓环境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夜钓没有杂鱼闹窝,你才会正确的选择腥饵还有虫饵。但一个杂鱼很少,鱼的个体又比较大的这种水域,你才敢于白天使用腥饵。

 

2、空心尾不灵敏


好多人是这样认为的,其实如果两只浮漂的吃铅量一致,形状、尾径一致,其他的材料也一致,那么空心尾的浮漂其实要比实心尾更灵敏一些。原因是以上条件下空心尾浮漂的体积可以做的更小,而且自重也会更小。


记住相同吃铅的浮漂灵敏度只和自重、漂尾的粗细还有浮漂的形状的流体力学特征有关,和任何一个局部特征都没有直接的绝对的关系。具体到漂尾就只有粗细会影响到灵敏,和实心、空心没有关系。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浮力定律的应用。

 

这个谬论主要来自于几十年前制漂工艺不发达的时候,空心尾的浮漂没有办法加工的足够细,导致使用上比更细的实心尾的浮漂灵敏度要差一些。这就让很多人并没有关注到尾径的粗细,而只把对空心尾的使用感受还有这种体验保留到了今天,这个是不科学、不严谨的。

 

3、细线才灵敏


其实这句话并不是绝对的谬论,严谨来讲它是正确的。在一个钓组中确实是整体重量越轻,整体的水阻力越小就会越灵敏。线细自然线的重量也就越小,但问题就在这,一根主线、两根子线它能有多重?在整体钓组中所占的比例那更是少之又少,它对灵敏度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当然咱们要考虑到子线粗细对于钩饵入口的影响,这个是现实存在的,所以钓友们在做线组搭配的时候子线可以用的细一些,但主线真没有必要极端的去追求细线,确保铅坠能够拉直主线,确保挂底不会断主线才是我们要考虑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