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后,那些可以连杆上鱼的钓位都在哪里?不知道您有没有发现,立秋之后鱼好像悄悄搬家了,其实水里的鱼可精着,它们早都开始悄悄挪窝了。立秋后,如果再按夏季的那种钓位来钓鱼,很可能会空手而归。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立秋之后,那些可以连杆上鱼的钓位都在哪里?


image.png


第一个点就是深浅水交界处


像深浅交界的这种位置非常好找,就是一边深一边浅。鱼在温度变化的时候,下沉从深水往浅水来,温度升高之后,浅水温度太高了,它又从浅水往深水去,这是它的必经之处。


这种地方非常好找。怎么找啊?重铅测一下,比如说这边两米,然后我们再测一下它的旁边,这边三米的水深,这个地方就是深浅水交接处。


第二个点就是水草障碍处


由于水草区溶氧高,食物像小虫、浮游生物比较丰富,小鱼小虾多,大鲫鱼、鲤鱼经常会到水草区来觅食。更重要的是,水草能遮阳保温,提供掩护,让鱼安全感满满。所以水草障碍处,中小大鱼它都有。


第三个点就是入水口附近


水流可以带来一些鱼可以食用的小虫、草种。然后呢水流又会增加溶氧量,你想一想,此处不但有丰富的食物,水的溶氧量还高,鱼更舒服。


所以入水口是鱼非常喜欢的觅食栖息场所。


第四个点就是下风口


跟入水口差不多,拥有丰富的食物和溶氧量。风浪会把水面的浮游生物、藻类、昆虫、草籽吹到下风口堆积。同时风浪搅动水体,大大增加下风口区域的溶氧量,鱼就会循着食物而来,主动到此处觅食。


第五个点是比较谨慎选择的钓位


就是夏季经常有人钓的老钓位,秋季再钓很可能会钓不到鱼,或者小杂鱼闹钩严重。老钓位有些鱼被反复钓起,然后脱钩,所以警惕性非常高。而且随着季节转换,尤其立秋降温时,鱼的核心活动区域可能已经转移,老钓位可能只剩下小鱼闹窝了。


所以说,当你在老钓位没口或者小鱼闹窝严重的时候,可以在该钓位的附近更深一点的地方或者更浅一点的地方开发一个新钓位,可能会有意外的收获。


立秋之后野钓选位核心思路就是追寻鱼的食物,哪里有吃的,它就往哪里走,追寻温度,哪里温度适宜,它就去往哪里,追寻安全感,哪里让它感觉安全,它就去往哪里,就像水草和障碍的区域。


所以说秋后野钓选位要灵活多变,根据今天的天气,温度的高低,我们的环境,有没有水草,是不是下风口等等来综合考虑。


说白了就是一个好的钓位,溶氧量高,有丰富的食物,鱼有安全感,而且温度适宜,找到这样的钓位,下竿不用打窝,基本上就能上鱼,一般都能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