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钓鱼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中鱼之后,拉到水面脱钩的情况?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怎么解决好?中鱼了然后再脱钩,这种原因其实还是比较多的,我们平时钓鱼的时候应该多加注意,判断出来是哪种跑鱼的问题,然后加以调整,就会大大降低跑鱼率。
下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来的跑鱼。
第一,钩尖不锋利了
由于我们用的鱼钩材质差或者是长时间使用,钩尖不锋利了,这种情况会造成刺鱼不深,在鱼挣扎的时候,就容易跑鱼。如果是钩尖不锋利的话,建议大家直接把鱼钩换了,换成锋利些的,选用硬度比较高且加入钛的鱼钩比较好,又轻又硬又锋利。
第二,抬竿过早或者过晚
抬竿过早,鱼吃饵时刚进口,刺得就浅,只挂了一点皮,就会形成脱钩跑鱼。过晚的情况比较多,鱼在吃饵入口的时候,浮漂出现动作,我们反应过来有一个延迟,再加上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抬竿过晚。
抬竿过晚鱼就开始吐饵了,在鱼往外吐的时候,我们抬竿,钩子虽然挂住鱼了,但挂得比较浅,因为钩子快被鱼吐出来了,这个时候也是比较容易脱钩跑鱼的。
所以说,我们在钓鱼的时候,一定要做到眼不离漂,手不离竿,浮漂出现动作马上抬竿。
第三、调漂调得过灵了或者过钝
钓得过灵就是双子线都是垂直的,鱼口轻的时候,它吸一下子线,垂直的子线会挡住鱼的上唇;鱼口重的时候还行,口轻的时候,鱼钩就不怎么往嘴里进,虽然浮漂出现动作了,但由于鱼口轻,鱼钩进口也比较浅。这个时候抬竿要么是锚鱼跑了,要么就是中鱼之后在回鱼的时候脱钩跑鱼。
然后就是钓得过钝,比如说我们钓跑铅的时候,经常发现鱼吃饵入口动作小的时候,浮漂没有动作。因为从铅坠到子线再到鱼钩,它们并非百分百呈一条直线,而是躺在水底,而且鱼在吃饵的时候也不一定顺着这条线吃,有时在侧面吃一下,浮漂不会出现动作。
但是鱼发现饵料里有异物在吐或者吃完饵之后扭头走的时候,我们才能看到浮漂的动作。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钓跑铅的时候要使用短一点的子线,鱼钩大一号。
子线短能让鱼咬饵入口的动作传导得比较明显,加大一个钩号能让鱼吐不出来。我们钓得过钝时,鱼吐饵时我们才看到浮漂有动作,就算是死口,也是在鱼吐饵的时候挂住它了,有可能只挂了一点皮,这个时候抬竿,鱼也是非常容易跑鱼的。
所以说钓鱼调漂有个平衡点,不能过灵也不能过钝,找到鱼容易入口,而且浮漂动作还能看得出来的调漂方法,这是最合适的。
第四,鱼竿过硬
比较硬的鱼竿,它属于黑坑抢鱼的那种,并不适合野钓。用来野钓,虽然中鱼了,但回鱼的时候,鱼竿太硬没有弹性,这个时候就非常容易出现脱钩跑鱼。
鱼竿软,形成弧度之后有一定的弹性,这样能控住鱼,太硬就很容易脱钩跑鱼。所以说,我们在野钓的时候不建议用非常硬的鱼竿。
第五,回鱼太猛,用力太大
尤其是一些新手钓友,好不容易钓了一条鱼,非常高兴、兴奋就怕鱼跑了,使劲往外拽。在使劲往外拽的时候,鱼竿的弹性达到极限,没有弹性了,跟用硬竿是一样的道理,鱼一挣扎,就很容易脱钩跑鱼。
我们在野钓的时候,感觉这条鱼不大,可以飞上来就飞上来,感觉鱼大就溜一会,别那么着急回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