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眼中钓鱼就是老大爷爱干的事,但是现在一到河边远远望去,大多都是年轻小伙子在钓鱼。这不禁让人疑惑,为何现在的年轻人喜欢钓鱼?
零零后,不蹦迪,改钓鱼。你有没有想过,为啥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扎堆河边,扛着鱼竿一坐就是一整天?答案一定让你破防。
凌晨三点,城市尚未苏醒,一群年轻人依然坐在水边,他们不是退休的老人,而是被内卷浪潮推得喘不过气的职场人。不是他们不想休息而是他们需要找个安静的地方将内心的压抑释放。
据数据显示,中国18岁到35岁的钓鱼爱好者已突破两千万。
钓鱼这个爱好曾经被视为老年运动的活动,如今正在成为年轻人逃离内卷的精神避难所。
浮漂沉水的那一刻,也是焦虑暂时沉默的瞬间。在这躺又躺不平,卷又卷不动的生存困境中,垂钓创造了一个奇妙的中间状态。看似无所事事,却要全神贯注;看似浪费时间,却蕴含等待的哲学。
记得有一个干程序员的朋友曾经对我说过一句话:盯着浮漂两个小时,比他盯屏幕十个小时更有存在感。
在这场静默的反抗运动里,钓到多少鱼早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算法与kpi统治的世界里,重新获得对时间的掌控权。当职场要求他们做一个永不停歇的永动机时,年轻人选择在岸边做一个会思考的芦苇。
最热门的评论区里,不是技巧的分享,而是 “今天老板的未接来电随着浮漂一起沉入水底” 这样的黑色幽默。水面的波纹终会平静,但年轻人这场非暴力不合作的运动不会停息。
每个周末,他们会继续用钓竿丈量着与内卷世界的距离,在等待鱼饵咬钩的过程中,等到了那个被职场异化的自我慢慢苏醒。或许对抗内卷最好的方式,就是像鱼饵一样,偶尔游出水面的一口呼吸。
也有人总问,又没钓着鱼,傻傻的坐着有啥意思?他们哪里懂,咱们要的就是甩竿后钓到一条鱼,要的就是浮漂颤动的瞬间,要的就是水边那股腥味。
至于收获的鱼嘛,那纯属都是赠品也可以说是意外的收获。真正钓着大鱼了,反而手忙脚乱。就爱像现在这样,小马扎一支,破杆子一甩,听着风声水声,看着云卷云舒,手机静音,老板找不着,老婆骂不着。
在河边,不用装孙子,不用拍马屁,这一刻你不是某个公司的员工,你不是某个女孩的男朋友或老公,你不是某个孩子的父亲。。。。此时,你就是一个单纯的钓鱼佬。
所以说,现在年轻人爱钓鱼但他们钓的并不是鱼,是成年人无处安放的焦虑,是对城市牢笼的短暂逃离,是年轻人被九九六斩碎后又悄悄拼凑起来的自由幻想。
对此,您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钓鱼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