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手竿钓鲢鳙最好的季节,可你不是打不到口,就是经常拔河跑鱼,主要是有几个关键的技术点你没掌握好。要是把这些技术点掌握了,走到哪钓鱼都不怕。


image.png



首先是线组搭配,钓白鲢,子线要短一点


因为白鲢鱼的口小,它吸食的力度细腻,不像花鲢那么大。子线长了,浮漂出现的信号会更微弱,对刺鱼时机的把握就不好掌控。


相反,子线短一点,鱼吸食作用在浮漂上的信号会更明显,浮漂下顿的幅度会更大,抬竿刺鱼的判断就会更果断,中鱼的几率也就更大。


其次就是钩距


花鲢的口大,钩距也要大一点;白鲢的口小,钩距相对就要小一点。鲢鳙鱼是在饵球下方觅食,花鲢口大,如果钩距小了,下钩在它的吸力作用下会偏上摆动,那么刺鱼的牢固程度就会差很多,大多数时候可能只是刺到一点点嘴皮,鱼发力时很容易跑鱼。


钩距大一点,刺鱼相对要牢固得多。同理,白鲢口小,钩距就相对小一点。如果白鲢的钩距大了,那么浮漂的信号就会更加微弱,甚至经常会出现反向上顶的情况,这时候中鱼基本上就靠运气 “锚” 了。


掌握了正确的线组搭配,就成功了一半,但还有一关要过,那就是溜鱼技巧。


花鲢和白鲢的溜鱼手法是不相同的,因为它们的性格不一样。花鲢肉身厚实,靠蛮力和钓鱼人对抗,在它出水面之前,只要不是特别大力地拉,它一般不会额外加力反抗。刺中花鲢鱼的时候,要留着点力,慢慢把它牵领到身边。等它发力往前冲时,就有了回旋的余地,尽量用手法控制它别往前冲,往左右两边带问题不大。


如果它往前冲,在野钓地形复杂的情况下,可控的余地就比较小。在左右溜鱼的过程中,如果感觉它要往前冲发力,在这个瞬间就要用手法加力,把它往左或者往右拉,比如往左拉,双手握杆,使劲往左顿两下都没问题。


钓鲢鳙用的都是大号线,稍加点力顿两下,一般不会切线,用手法控制它,尽量别让它往前冲。等鱼快要出水面,抄鱼的时候,一定要格外小心,这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花鲢一旦露出水面看到人,就会立马掉头,发力往前冲。


这个时候抄花鲢,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把它领到身边,当鱼头浮出水面,也就是在它掉头之前,抄网要快、稳、准地一次性把它抄上来,这样它根本就没有反抗的机会,也算是利用它的性格节省了溜鱼的时间,从而提高了作钓的效率。


白鲢则完全不同,白鲢的性格和花鲢相反,比较暴躁,每次在水面上蹦跳的大多是它。刺中白鲢的时候,它马上就会开始发力,这时候千万不能泄力,要以最快的速度后退,把它领到身边。如果刺中白鲢的时候留着力,心不在焉地和它周旋,在回旋过程中一旦让它抓到机会,以它暴躁的性格,就会来一个加力冲刺,很难把控得住,不是拔河就是切线。


所以刺中白鲢的时候,要尽快把它领到身边,领到身边之后,溜鱼手法和花鲢一样,尽量用手法控制它,别让它往前冲,也别让它溜走,几个回合下来,它很快就没力气了。虽然白鲢的性格比花鲢暴躁得多,但它的肉身没有花鲢厚实,身形单薄像个纸片,属于速度型加力冲刺,只要把它的势头压制住,没几个回合它就会败下阵来。


手竿钓鲢鳙,为什么你钓不好?就是因为这些关键的技术点没掌握好。


不能千篇一律地用固定的线组去应对,要区分花鲢和白鲢,调整子线的长度和钩距,再根据它们的性格把控溜鱼的手法。掌握了这两个关键技术点,其他方面就相对容易应对了,走到哪儿钓鱼都不怕。


最后再补充一个可能用得上的小技巧,在水面有风浪或者走水比较明显的地方作钓,下钩尽量加一个软一点的小铅坠,露出钩尖。这样在鲢鳙吸食的时候,会沉稳得多。


因为下钩加了小铅坠,由于水的阻力,在吸食过程中相对更稳定。相反,空钩就比较漂浮,这种情况下中鱼很难保证是正口。如果在风平浪静或者走水不严重的时候,下钩可以不加小铅坠。特别是水面有波浪,看漂相不是那么清晰时,下钩加一个软的小铅坠饵料,不仅入口比较沉稳,中鱼率高,而且漂相也会清晰、沉稳得多。


手竿钓鲢鳙,这些技术是最重要的,只有掌握了这些关键技术点,其他方面就变得相对轻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