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钓友说天冷了,鱼不好钓,自己出去要么漂不动,要么就是怎么来的怎么回去。其实并不是这个季节不好钓而是您的屁股没有坐对。
下面和大家聊一聊鱼道和鱼窝的内容,看完您就知道该怎么钓了。

第一、什么是鱼窝
鱼窝就是鱼长时间停留、栖息、聚集的地方,可以把它想象成鱼的家,鱼在这里感觉到安全、舒适并且有食物来源。找到了鱼窝,就相当于找到了鱼的老巢,下竿往往会立竿见影的效果。
鱼窝通常具备以下三个特征,记好了。
第一个,安全的藏身处
水底有障碍物、有结构的地方,比如说水草、芦苇丛,既能提供庇护,又能滋生小生物作为食物。沉木、倒树、复杂的结构是绝佳的藏身之地,岩石堆、石缝躲避天敌和水流的冲击。桥墩、水下沉船、人为结构容易聚集微生物和小鱼、小虾。
第二个,适宜的水温和溶氧量
进水口、出水口水流带来氧气和食物,水温也相对适宜。深水区与浅水区的交界处,坎位鱼可以根据需要迅速在深水和浅水间进行切换,调节体温和安全性。
第三个,食物丰富区
河流的回湾,水流缓慢,食物容易沉积。下风口风把水面的食物、浮游生物、昆虫等吹到一起。人类活动区附近,比如像洗菜、码头这些地方,有可能食物残渣落入。
第二、什么是鱼道?
鱼在特定时间为了特定的目的而巡游,经过的路线就叫鱼道,可以把它想象成鱼的上班或上学的路、购物街,鱼不是一直待在鱼窝里不动的,他们需要觅食、繁殖、变换栖息地,因此会沿着相对固定的路线进行活动。
常见的鱼道有以下四点:
第一,地形变化线
深浅交界处的坎位,这是最经典、最重要的鱼道,鱼贴着这条线巡游,既能到浅水觅食,又能迅速的退回深水避险。水底斜坡三脊线,鱼沿着坡脊巡游,视野开阔,便于发现食物和危险。
第二,水底的沟壑
老河道水底深沟,如同水下的高速公路,鱼会顺着这些沟壑进行大范围移动。
第三,岸边突出的桦尖
伸向水中的半岛状地形,是鱼沿岸边巡游的必经之路,相当于交通要道。
第四,大片明水区的连接处
两片宽阔水域之间的狭窄水道,如同咽喉,鱼群通过时必须经过这里。
简单说鱼道就是鱼的必经之路,鱼窝是鱼的家。天气暖和的时候,鱼精力旺盛,满世界找吃的,你在它的必经之路上,比如桦尖、大面积的深浅交界处,下杆一拦一个准。
但现在是冬季,水温咔咔往下掉,你想想,你在冬天是愿意在冰天雪地的大街上瞎逛,还是愿意在家里待。这就是为什么别人爆护,你却一条都不条的终极原因。
所以我们的策略必须改变,记住这个转折点,从现在开始,一直到明年开春,我们的核心目标从拦截变成直捣黄龙。初秋到仲秋,水温还行,鱼在积极的贴秋膘,那个时候主要钓鱼道,找那些他们巡游的必经之路。
但到了冬季,你就得把重心转移到找鱼窝上了,鱼已经抱团取暖,减少活动,你找不到它的老巢,钓竿甩断你也没用。
说到这是不是很多钓友突然间明白之前为什么老是空军?觉得豁然开朗的,不要犹豫,
问题来了,冬天的鱼窝到底在哪?记住三个关键词:深、稳、障。
第一,深。找整个水域最深的地方,水越深,底层的水温越稳定,鱼感觉到就越舒服。
第二,稳。要找背风向阳的深水区,哪怕水温只有零点几度,对鱼来说那就是豪华套房。
第三,障。水底有障碍物的地方,比如暗草、倒树、乱石堆、桥墩底下,这些地方既能挡寒流,又能给鱼安全感,是天然的庇护所。
下次就别着急下杆,花半个小时时间拿根鱼竿,挂个铅坠到处探探水深和地形,找那种深浅交界处的坎,坎下面就是鱼窝;找到一片暗草,草边就是鱼窝。
总之,天冷钓鱼窝,白天钓鱼道,晚上钓鱼窝,天热钓鱼道,天冷钓鱼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