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过后的鲫鱼一天当中有什么变化?只有完完整整的观察一天才明白10月份白天的鲫鱼都在哪些地方集群觅食。这会是早上的7点,正是窗口期。


先介绍一下今天这个钓点的地形,因为雨水的冲刷改变了水里的结构,这条小小的河叉依然形成天然鱼道。叉口位置 1.3 米,往河中间延伸 1.5 米、1.7 米、2 米、2.3 米,左边和右边也是一个缓坡的走势,越来越深。


image.png


今天天气阴天东北风3级,测试水深 1.5 米。这会先用鲫鱼底窝把窝子做上,打上窝子后马上就有杂鱼进窝,这也是目前季节白天的正常情况。主要涉及到食物资源、水温、生存压力和垂钓的环境多个因素,导致现在杂鱼较多。但记住一点,杂鱼都知道这些地方才是生存的根本。


环境足够安全的前提下,鲫鱼和鲤鱼又何尝不是?看到了吗?5 分钟不到鲤鱼出现在了镜头前,这一点足以证明水下有地形结构的重要性。


从 点打上窝子到鲫鱼发窝不到一个小时,一直持续至中午 11 点多。中途补了两次窝料,鲤鱼、鲫鱼、杂鱼始终交替进窝吃饵。12 点到 1 点半窝中目标鱼减少,初步判定水温的变化,让目标鱼游向相对深一点的水域。因为杂鱼消耗窝料过快,随之再次补窝。2 点左右鲫鱼再次进窝,很快再次发窝。


4点钟左右鲤鱼再次进窝,持续至下午的 6 点钟。随之天色变暗,温度降低,杂鱼的数量减少,但鲫鱼活动逐渐变慢。7 点钟窝中清一色的鲫鱼处于适应阶段,活动缓慢并伴随着微离底。7:20 左右开始下底吃饵,持续至晚上的 8 点半,窝中鲫鱼逐渐的减少,随之窝中无鱼。


寒露过后不同地区、不同天气可以选择不同的出钓时间。温度高一些的地区在晴天和温度不骤降的阴雨天钓浅、钓草、钓障碍,反之可以适当的钓远或者深一些。但总归一点,早口和下午到晚上天黑前后的窗口把握好收获都不会太差。


由于昼夜温差的影响,晚上温度下降较快,温度高的地区经过白天一天阳光的照射,晚上气温下降后深水池时温差过大,但浅水水温在气温下降后的延迟性此时较为适宜,鱼类在浅水活动。


但随着9点或者10点浅水的水温下降,鱼类会转至较深的水域。同样气温稍微低一些的地区会在8点半到9点,鱼类提前一个小时转至较深水域。


总之一点,鱼类的深浅远近的变化是受天气环境、气温、水温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个基础上找到一个合适的水下或水上结构,必定可以钓到你想要的鱼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