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野钓鲤鱼的难度越来越大了?多长时间没有钓到鲤鱼了?有人说是资源决定收获,也有人认为全看运气。现在野钓鲤鱼的环境确实和以前不同了,资源没有以前丰富,钓鱼人却越来越多。如果说纯粹指望资源或者运气,那可能更适合休闲放松。下面这4点才是野钓鲤鱼的真正关键所在。


image.png


第一,找到鲤鱼的藏身位置


鲤鱼天生警惕,喜欢待在有一定结构和遮蔽的水域,例如水底高低起伏,有石块、水草、沟坎或者倒树的位置。这些地方不仅便于鲤鱼藏身,也可以让他们更有安全感,更容易开口觅食。另外可以观察水体颜色,如果整片水域都比较清澈,唯独一小块区域水色偏浑浊,那很可能是鲤鱼在水底翻泥找食所致,这往往意味着这里的鲤鱼比较活跃,食欲比较好。在这样的位置下杆,通常不会等太久就会有鲤鱼咬钩。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观察鱼泡,也就是鱼腥。鲤鱼在觅食时会从腮部排出气泡,这类气泡通常像鹌鹑蛋大小,具体也取决于鱼的大小,一般1-3颗,浮上水面后能保持十几秒不破。发现鱼泡后,在鱼泡移动的前方进行下竿,效果通常不错。


第二,尽可能的降低鲤鱼的警惕性


野外环境中的鲤鱼越来越谨慎,周围的声音、光线等干扰都会让他们不敢轻易进窝。有时即使饵料在嘴边,一有动静也会立即吐掉,转身逃跑。因此我们要从全方面降低他们的警惕,尽量选择人少安静的区域下杆打窝,不宜过多,建议少量且分散,模仿自然落饵的状态,以降低鲤鱼的警惕性。


抛竿、抬竿动作尽量轻缓,补窝也要少量和安静。夜钓时尽量不使用强光灯,改用电子漂,能显著减少光线干扰,让鲤鱼更加安心进食。


第三,饵料一定要对路


过于浓烈的味型不仅容易招小鱼,也会引起大鲤鱼的警觉。天然谷物类型的饵料,比如发酵玉米、薯味或者玉米味的商品饵料,更符合野生鲤鱼的摄食习惯,能让他们放松警惕,尽早咬钩。


第四,调漂要顿中带灵


很多人野钓鲤鱼习惯用跑铅钓法,但常常不是完全没口,就是好不容易中鱼却脱钩了,其问题往往在于钓的过钝。鲤鱼警惕性高,吃饵快吐的也快,如果钓组太钝,很多细微动作无法传递到浮漂之上,导致错过抬杆的时机,即便中鱼也容易因为钩的不牢而跑鱼。


所以我推荐采用顿中钓灵的调漂方法,比如带钩调平水钓两目,或者调两目钓4目,这样既能保持子线适度的弯曲,铅坠离底悬浮,既能降低鲤鱼就饵的障碍,又能保证吃口信号清晰传递,便于及时抬杆,提高正口的命中率。


总而言之,野钓想要钓好鲤鱼,不能一味的指望资源或者运气,掌握上面4点技巧,才能真正提升野钓效果。


祝各位钓友大吉大利,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