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饵配合这个词听起来应该有点陌生,其实它对鱼获量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最干的窝饵配合思路在最后一定要看完,鱼获翻倍不是梦。
你们在河边钓鲫鱼经常会发现一些钓友抽杆的频率特别快,鱼货也蛮好的,一会一条。你猜的没错,人家就是在打频率,在用所谓的进攻型钓法。进攻型钓法虽然好,但是鱼小累人,还有就是深秋冬季必须用虫的时候也没法玩。这些缺点是很难去改变的。
你想钓大点的还想钓的多而且还不想这么累,那你真的要知道窝饵配合的逻辑了。
先看一下为什么商品饵打频率能够钓的更多,能借鉴点什么?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这种玩法讲究的就是开始阶段频繁的抽窝,而且时间要持续半个小时以上。你可能就说了,为了持续的供应饵料,为了把饵料抽散然后雾化诱鱼。
这点对也不对,你别天真的以为就那点雾化能诱来方圆8米、10米的鱼,静水里实际上三、五米都很难的。
在水里只有声响还有动静能传播的比较远,其实这半个小时以上的抽频率是为了等待一个过程的发生,就是小鱼的进窝,它产生这种动静,然后附近的鲫鱼会感知到动静,然后被吸引来进窝觅食,制造更大的声响,然后诱使更多的鲫鱼进窝。持续供应的饵料就是为了让鱼留窝。
当我们正式开始降低抽窝的频率,正式开始钓鱼的时候,水下的鱼已经有了一定的密度了,而且还在用声响持续的引诱新鱼进窝。这时候抽杆频率减少,饵料的供应也减少了,就会让鱼完全放下警惕,进入到一种疯狂抢食的发窝的状态。
所以只要你保持一定的频率,钓上几条就会又来新的鱼,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鱼获不错当然就不奇怪了。
如果我们打窝钓鱼能借鉴到什么?
第一,窝料一定要有能雾化的粉料。
大家以前可能是不理解,现在听了上面的应该就可以理解到了,目的就是诱小鱼,直到窝里的鲫鱼成群,而且窝料开始快速消耗以后才开始正式的做钓。根据季节可能需要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
第二,打完窝子一定要等,直到窝里的鲫鱼已经成群,而且窝料开始快速消耗以后才开始正式的做钓。根据季节可能需要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
第三,如果你用粉饵开始做钓以后就不需要再补窝了
可以在粉饵中加入一点点小米,正常的做钓就可以了。窝料已经帮你完成了让鱼群疯狂的任务,残留的窝料已经足以留鱼在窝了,并且持续的通过声响引诱新的鱼进窝。
如果用活饵做钓,不要等到鱼口变少了再去补窝,要保持一定的频率,比如5分钟左右用铅皮带一个葡萄大小的粉饵,酒米团或者干脆一钩粉饵一钩虫这么来玩。
这样的窝饵配合其实和进攻型钓法的思路还有效果几乎就是一致的了,而且较少的提竿频率让谨慎的大鲫鱼敢于进窝觅食,这一点比进攻型钓法更有优势。
再说鲫鱼有这么两个习性:
首先它就是喜欢优先摄食散碎的颗粒,而不是像很多人想的先去抢食大颗粒食物。多年来用探鱼器的观察反复印证了这个事情。
再一个,优先摄食运动的饵料,比如挂钩蚯蚓必须是鲜活的,让它在水底能够蠕动。再比如玩长杆短线七星漂,一逗就给你一口,它就是这个习性的体现。
所以窝饵配合更加进阶的做法就是让窝料和饵料形成大小还有静态动态的区别。用麦粒钓就用老坛玉米打窝,用粉饵钓就用玉米、麦子还有大颗粒的酒米打窝。要是用碎米粉料来打窝就用鲜活的蚯蚓钓,一点毛病没有。
知道了这些鱼获翻个倍应该问题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