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探讨的这个话题,我相信很多钓友会持反对意见,那就是走水以及用啥浮漂。其实再大的走水,用浮漂都能钓,只要浮漂吃铅量足够大,这是一个核心问题。


浮漂的吃铅量是决定其抗流水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这一个观点看上去非常简单,实则很多钓友都被商家带偏了,感觉手里的浮漂在流水中,不管怎么调就是定不住。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我们举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如果你把浮漂换成瓶子或者是换成木头,只要底下能够定得住,绝对非常稳。


image.png


当然这说的有点夸张,但也说明了漂的吃铅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他一切抗走水的因素,都是次要的,包括什么漂型、横截面、长短粗细等。


那么在钓鱼界里面,关于抗流水的误区屡见不鲜,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漂型。有很多钓友误以为用枣核型浮漂,采用重铅、大跑铅的方式,就能够百分百抗走水。这种观念被那些卖浮漂的误导了,忽略了浮漂吃铅量这一根本要素,是不可能达到稳定的垂钓效果的。


首先是选择一只吃铅合适的浮漂


只有两只漂吃铅量差不多,我们才能判断哪只浮漂抗走水性能更好。这个选择基于实际的走水、流水情况需求,确保浮漂能够定得住,然后我们再去考虑漂形以及主线粗细等因素。


这些虽然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影响浮漂抗走水的表现。有可能吃铅两克的浮漂比吃铅三克的浮漂更抗走水,但是在绝对力量面前,其他的都是浮云。两支枣核型的浮漂能比六克或者十几克的普通浮漂更抗走水吗?不可能。


那么加粗尾浮漂抗走水能力比细尾浮漂更好一点,对于这个观点,大家看法不一。


有说细的好用,也有说粗尾的好用。其实浮漂加粗尾有着比较大的体积和重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抗走水能力,但也可能因此增加水阻,影响它的灵敏度。而细尾浮漂水阻小很多,可能在灵敏度方面会更好一点。


但是说到这里,会有钓友质疑,为什么把粗尾部分剪下来放在水里会沉下去?其实浮力的产生并不是取决于物体是否沉水,而是取决于排水量。就好比你要搬动一块大石头,在水里和陆地上用的力气不一样,在水里会更轻松。空心尾浮漂表现得更明显。


至于浮漂长度对抗走水是否有影响,这要看垂钓距离、风线长短等多方面因素,不能一概而论。但是我个人更偏向于长浮漂,稳定性会更好一点。


还有一个观点要说一下,很多人会认为通过增加铅坠的重量来增加抗流水的能力,但这种做法忽略了线阻整体平衡的重要性。


实际上铅坠的主要作用是稳定线组,并不是依靠重量来对抗水流。比如用一个两克吃铅量的漂,上个十克的铅,使用短子线时认为只要铅坠足够大就能抗走水。而且在野钓中这样做的钓友非常多,铅坠跟个秤砣一样,一炮竿扑通一下。两克吃铅量的浮漂能定得住吗?抗走水必须先让线组定得住,然后再去看浮漂能不能定住。


这要看铅坠的重量、向下的拉力,还有浮漂的吃铅量,即向上的拉力,只有这两个力差不多才能抗走水,浮漂下面的水线才不容易被水冲跑。


有不同观点的我们评论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