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野钓还是黑坑,关于使用添加剂以及如何提升钓鱼效果,一直存在一种常见的观点,就是所谓的添加剂小药能够改善鱼口。你要是这么说,评论区肯定是一堆人喷你,说小药污染环境,价格还贵,总之大家认为它这不好那不好。
但如果有人说,钓鱼的时候我加了一点中药酒,爆护了,或者是水下摄像头看到都是鱼,那么大家的态度就不一样了,肯定有极大的兴趣,保准一堆人在那里问配方,哪怕掏点钱都无所谓,我说的没错吧?
那么在部分的钓友眼里,小药和中药酒似乎有着本质的区别,尽管它们都是添加剂。一些聪明人发现了这一点,天天分享各种中药酒的配方,每天一个都不带重样的。钓友们为了追求更好的钓鱼效果,很大一部分钓友会去尝试泡制这些中药酒。但是你这边刚刚泡好,明天人家又出了一个新方子,怎么办?接着泡,继续泡。关键是你泡药酒的速度,比不上人家出配方的速度,你们说搞笑不搞笑?
那么对于广大钓友来说,无论是选择小药还是中药酒,都应该保持理性的态度。
网上分享的中药酒配方很多,倒不是说每个都没用,只能说基本没什么用。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些文案往往以夸张的手法吸引眼球,比如什么农村大爷的保密配方,民间高手不外传的绝密配方,还有厂家出二十万都没有售卖的各种秘方。说实话,真实性和可信度,你们自己衡量。
这些配方往往被过度神化了,给人的一种错觉,就是你有了这个配方,你钓鱼就无敌了。实际上这是一种误导,钓友们,往往他们就是利用钓鱼人的心理弱点,听到 “秘方” 这两个字,或者是 “祖传配方”,钓友们两眼都发光。
你们想一想,哪来的那么多民间高手,凭啥秘方都是在一个农村老大爷手上,就不能在村口的张媳妇手上吗?对不对?为什么不外传的秘方偏偏泄露了,到底是谁走漏的风声,必须查出来,一查到底。
钓鱼技术不好,啥也不懂,你不踏踏实实学习,总想着走捷径,这就是我的一个认知,不一定对,大家自己分辨。好的配方肯定是有的,但不一定适合你,每个地方的鱼情不一样,对吧,一方水土养一方鱼。就像饵料、窝料,包括中药酒,有些地方使用的效果非常好,但有些地方就一般般,效果不明显。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给大家听,大家都知道江西、湖南地区的人比较喜欢吃辣,你把这盘炒辣椒给浙江人吃,你看他们喜不喜欢吃,给不给口,一个道理。所以不要盲目追求那些配方了,钓友们,不如分析分析钓位,把饵料的状态弄弄好。
像一些玩黑坑钓友,肯定买过很多小药,中药酒肯定是必备的东西。但你们会发现,有些中药酒闻上去就是一个香精的味道,还有一些味道比较复杂、比较怪,有药味,有果香味,或者是焦糖味,很明显是后期复配过的。那么窝料就更不用说了,纯中药酒泡制的少之又少。简单点的,加点牛逼鲫、麝香王这些东西,再放一点香精;复杂一点的,再加一点甜菜碱、氨基酸、DMPT、多维、核苷酸二钠,各种各样的都有,对不对?
我以前也是经常泡中药酒,到了后期我才明白,最关键的就是复配。一旦浓度没有弄好,或者是泡制的时间没有掌握好,再或者是没有进行分离,它就会出现失效的现象。而且并不是药材放得多,效果就一定好。
有些人认为,药材多了,味道就浓郁了,诱鱼效果会更好,这是大错特错。如果你非要味道浓,那么你直接把一瓶超浓缩的香精倒在饵料盆里面,用它来开饵,那么整条河的鱼是不是到你窝子里面来,大家说对不对?
我认为泡制的药材真的不需要太多,而且不能用太高度的酒,不然真的太刺鼻、太浓烈了,关键泡出来感觉没有效果。现在也没有那个精力去弄了,还不如简单点,直接买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