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钓友,你们野钓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过饵料开的太多弄成一大坨,结果钓着钓着就发现饵料越来越不行了,包括状态和味型。
刚开好的饵料香味是非常大的,不用凑近鼻子都能够闻得到,有可能是旁边钓友都能闻得到,但是钓着钓着会发现味道是越来越淡了,要凑得很近才能闻得到,特别是那些品质不太好的饵料味道就散得更快了,要凑近了闻才勉强能够闻到一点味道,剩下的就是一股面团的味道了。


image.png
我们使用的商品饵里面本来就加了不少的香精、诱食剂这些东西,它们是不经晒而且不耐热,时间一长慢慢的就会挥发掉了,最明显的就是饵料的香味变淡,多闻几次就能知道。
当然味道变淡以后诱食剂挥发掉以后诱鱼性和适口性也会下降,这也是很多钓友钓着钓着鱼口变慢的原因之一。而且不只是香味挥发的问题,饵料的状态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雾化效果减弱了,钩上的残留越来越多了,这两点同样会影响诱鱼的效果和鱼咬钩的积极性。
所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每次开饵的时候少开一点,用完了再开新的。如果是手滑了开的比较多也没关系,不要全用上,留个一小部分就行了,剩下的放在阴凉处不要太阳直晒。记住暂时不用的饵料不要去揉打它。
除了这些办法以外还有什么办法能够延长饵料的味型?


当然有,可以试试加一点小药,如香虎酒,它里面就是乙基麦芽酚和香兰素,这里面是有很好的能够延长饵料香味的作用。
像做窝料或者是中药酒复配的时候,都会去加一些香虎酒,起到定香留香的作用。
这里要重点说一下,像香虎酒这一类能够提鲜增香的添加剂,一开始开饵料的时候就可以去加进去,麝香酒也是同样的道理。但是像其他的一些香精味比较特别的一些小药,比如说是果味的、奶味的,还有一些中草药味的,这些我建议中后期再加。
为什么?因为一开始加进去很难判断小药到底有没有作用,只有在中后期的时候,钓的时候遇到问题了,再加进去试一下,才能看得出效果好不好。
其实就野钓来说,很多香精小药其实都是假设出来的,或者是商家找一大堆人吹出来的一些效果。当然了,如果没有用小药的习惯,钓鱼的时候就要养成一些好习惯,钓完鱼手上全是粘液和鱼腥味,不要直接去触碰饵料,先洗手,然后用毛巾擦干,再去摸饵料,这样饵料才能保持最佳的状态。
有的钓友可能会说,像我平时就钓一些小鲫鱼、小白条这一类的,口比较快,每次这么去弄太浪费时间了,这个时候完全可以用挡针,千万不要用手直接去抓鱼,或者把毛巾弄湿,简单的擦一下也可以的。
而且毛巾弄湿以后有一个好处是什么?


夏天太阳比较热,夏天太阳大温度高,把饵料用毛巾给它盖起来,防止饵料里面诱食剂的挥发,还能保持饵料的状态,不被太阳晒干。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个很多人在犯的坏习惯,就是喜欢手一直去摸饵料,揉来揉去的饵料就变成面疙瘩了,状态全无,这个毛病很多老钓友都存在。其实钓大鱼的时候饵料没有那么讲究,像钓一些小鱼,比如说是鲫鱼、白条、黄尾青稍这一类要注意了。


所以用饵的这些坏习惯改了以后,你的鱼获立马就会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