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钓什么鱼,这个钓灵还是钓钝都是争论的焦点,不要说您不是这样的哈!其实有争论是很正常的事,说明大家积极参与这件事;再者钓无定律,钓技的提升本就是在一次次探索中积累,同样也不存在永久不变的钓灵和钓钝,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钓鱼人会根据鱼情、鱼口,来适当调整钓灵、钓钝。
那么黄尾钓灵还是钓钝?我个人的看法是钓灵比钓钝更合适。钓灵时直立的直线挡口,可为什么有时又不挡口?不少人钓黄尾离底也能频频上鱼,离底时子线还不够直吗?为什么不挡口?
其实这就是冷血动物的活性问题。活性低的话,它们吃东西迟缓,直立的直线肯定挡口;如果活性高,那么直立的细子线它们都能一口吞下,根本不挡口。
所以黄尾钓钝的观点也就成立了。当直立的直线多次钓不到鱼时,把杆子往后一拖,将直立的直线拉斜,不就不挡口了吗?这就是真正的钓鱼方法,大丈夫能屈能伸。
钓钝,子线先天性弯曲,只能屈不能伸,过了鱼口的最佳时机就是主动规避。黄尾咬钩的窗口期很短暂,等你重新调整,黄花菜都凉了,所以黄尾钓钝,往往是无欲无求,逮到一条算一条,甚至经常空军。
像雨后浑水这种情况,黄尾很难找到钩饵。钓钝只需子线弯曲,越等越容易空军。就算是钓清水,黄尾又是出名的颗粒消耗器,窝子打下去,黄尾群一来,水底搅得乌烟瘴气,它们还是很难找到钩饵,钓钝依旧容易空军。
调高钓低钓灵,是靠饵的重量压沉钓目的,随着饵料的雾化,上钩会比铅坠先提起来,黄尾会有目的地靠近钩饵,活性高会咬上钩,活性低时这种状态也不挡口。下钩钓灵,完胜钓钝。
当然这个时候肯定有钓友急了,走水怎么钓灵?
只要水流速度不是太快,钓灵仍然可行。钓钝走水时,别忘了还有风线的牵扯,当水流走到风线的长度时,就定住了。走漂的过程中,双钩拖着,即使挂底也有动作,诱鱼效果特别好。
大部分黄尾的意向目标会被导向风线的尽头定漂浮处。如果是调低钓高钓钝的话,那么铅坠先天性不足,很快就被水流冲到水底不动了,根本无法起到诱鱼效果。
黄尾胆子小,它们一群来觅食,把水搅得乌烟瘴气。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动静,那么钓钝调低钓高,就只能靠运气了,所以经常空军,还有走水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