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打窝是我们钓鱼人绕不开的话题,特别是现在钓大鱼的时候,钓友之间总是会探讨一番该如何去打窝?怎么搭效果好?其实,钓友之间交流心得很好,交流的多了自然见识和经验也会增长,从而提升我们在打窝方面的技巧。


网上关于钓大鱼打窝的相关内容很多,很多钓鱼人分享的方法和技巧都很好,只不过在实际应用中被钓友们忽略掉了一个主要的细节。我们想要钓好大鱼,起码要了解大鱼的习性,才能做到知己知彼嘛。


image.png


下面,从4个方面来详细说一说大鱼的习性,了解这4个方面的知识对您钓大鱼打窝会有很大帮助。


第一,窗口期与深浅回游


一般情况下,特别是水质好的地方,窝子里的大物就看早晨天大亮以后的一、两个小时就匆匆的离开,也不知道去哪了,水质越好离开越早,这个就是所谓的窗口期。


很多钓友认为窗口期外的鱼就不吃东西了,其实并不是不是这样的。您可以回忆一下,白天大家手竿都不中鱼的时候,钓海竿钓友是不是还在中鱼?窗口期只是大鱼为了安全去了更安全的地方,这个就是一天之中早、晚两次的深浅回游。


第二,大鱼进窝也有规律


如果有摄像头放在窝子里,发现大鱼进窝肯定特别高兴,但是一会会发现大鱼又没了,也没怎么吃东西,一会再看又来了,这个就是大鱼围着窝子转圈的过程,来了走,走了来的过程会持续一段时间,间隔会越来越短,鱼就会慢慢的放下戒心,开始吃窝料,越吃越猛。


会发现鲤鱼的身影总是很模糊,总在外围,鲤鱼是最狡猾、最谨慎的,会对成堆的窝料保持很强的警觉,一点点的在窝子外围吃一口就跑,资源如果不是特别好,在开始阶段几乎不会看到鲤鱼在窝子里吃,后期窝料快消耗没的时候才能发现完全放松的这几条鲤鱼在窝子里乱拱。


青鱼和草鱼这两种鱼虽然也会围着窝子转,但是它们会冲到窝子里叼起窝料吃,然后再游走,这点和鲤鱼是不太一样的。


第三,离窝时间的不同


如果打完窝子一直没有补窝,当窝子里的玉米只有零散的几颗或者是几乎看不到的时候,草鱼和青鱼就不回来了,它们在窝料消耗完以后离窝的速度会比较快。


同样的状况鲤鱼又不一样,会发现越是这种时候会有越多的鲤鱼在肆无忌惮的拱食,吃的渣子都不剩的时候才会慢慢离开。


第四,钓点结构与鱼层习性


如果一个钓场青草鲤都有,钓的久了会发现某些钓点几乎只上青鱼和草鱼而有的钓点三种鱼都会有。因为青草是中下层的鱼而鲤鱼是底层鱼。青鱼、草鱼钓点对水底结构的要求不高,平坦的水底就可以。鲤鱼的钓点要求水底要相应的结构。


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即便在平坦的水底,青鱼、草鱼也都在离底半米高左右的高度上慢慢悠悠的巡游,它们的巡游好像是为了觅食。


鲤鱼如果是在平坦的水底,大部分的情况都是它们匆匆赶路的状态,这个是它们在水底结构之间的转移,它们大部分的进食都会在安全的障碍区。


以上就是常见的几大物的4个特性,大家了解后就知道选择什么时间去打窝、去钓,根据它们的习性来钓,会大大提升我们的鱼获。


钓大鱼是在资源一般的野生环境里,青鱼、草鱼、鲤鱼打窝一定要先了解鱼,先从多年观察到的几个现象展开,钓友们也可以回忆一下它是不是这样,这个不是废话,这叫知其所以然。



根据这些现象,打窝应该这样做:


一、窝点的选择


如果鲤鱼为主兼钓青草,白天的选位一定要选择坎下、乱石还有水草的外沿等。这些位置要有一定的深度,水越清就要越深,水域的平均深度越深,窝点就要越深。过于浅的水域,大物它不会靠边的。夜钓的窝点,因为有夜色的掩护,可以放松对结构还有深度的要求。晚上稍浅的平坦的水底,大鲤鱼它也会来。


但是更好的选择是一天之中深浅回游必经的深浅交界处,这里会让你的窗口期的时间大大增加。如果主要钓青鱼、草鱼,白天同样要有深度,但是地形可以是平坦的,甚至平坦的地形针对青鱼、草鱼会更好。


草鱼我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它好像不会像鲫鱼和鲤鱼这样长时间的停下来在窝子里进食,而从远处冲过来,下来叼一口它就走,这一口咬中没咬中有啥算啥。这个就是底钓草鱼的时候,浮漂经常出现火箭口,但是它又很快复位的原因。平坦的地形能让它们钓的更准一点。黄昏到清晨,夜钓深浅交界处也一定是鱼道有口的时间更久。


二、窝料的选择


既然要钓野生的大物,就切记千万别乱加香的,天然的玉米、红薯、蚕豆,还有包括田螺,然后搭配酒、氨基酸等等这些纯天然的添加剂,这个才是钓大鱼的不二法门。味道越自然,鱼就越大。各地钓这些大体型鱼用的窝料,它都有自己的喜好,入乡随俗是明智的选择。


不过我个人认为鲤鱼相比青鱼、草鱼,它更偏向酵香和酒香,甚至是臭一些的窝料,这个应该和它生活在水底,它很少有机会能吃到新鲜食物有关。


三、打窝方法


让进窝的大鱼有最大的概率先吃到钩上的那两个饵料,是时间不多,而且又想钓大鱼的钓友最想要的。一个脑子正常,而且有经验的钓鱼人在只钓一天的前提下第一次打窝的量都不应该超过一斤上限。我认为都是在资源很好的地方才会用到这个量。


我是这样操作的,拿出两把新鲜玉米或者是发酵玉米,具体用什么看自己的水域还有钓什么鱼。如果窝料没有任何的雾化,比如新鲜的玉米粒就会掺入一些粉料,目的是吸引小杂鱼还有鲫鱼这些小鱼进窝。鱼诱鱼是真实存在的,大鱼进窝的速度能快很多。鱼是靠味道还有动静共同吸引来的,鱼其实也爱凑热闹,爱围观。


窝料打在浮漂内侧一米到一米半的位置上,它会在水底形成窝料中间多,周边少的窝点。钩饵这时候会在窝点的最外围,只有零星散落的玉米。这个时候无论是青鱼、草鱼,是从深水进窝还是鲤鱼谨慎的在外围的游荡,钩饵都应该是最显眼的。鱼进窝就会大概率吃到钩饵。


虽然青鱼、草鱼没这么谨慎,它会进到窝子里来吃窝料,但是如果钩饵在窝子中间真的很难从上百颗玉米里吃到那两颗,需要等很久。


四、补窝技巧


有很多的钓友守大鱼没口,隔一两个小时就难以控制自己的去补窝,其实越补越没口。补窝要有标准,看见大量的鱼星却没有中鱼,可能是鱼的活性不够,两个钩子还有线的危险性,只吃窝料没有吃钩子。


这种情况一段时间以后是需要补窝的,连着上了几条鱼,可以确定窝子里会有更多的鱼在消耗窝料,当然也要补窝。如果这些都没有,那你就踏踏实实等鱼进窝,别瞎扔窝料。青鱼和草鱼如果有鱼星或者是中鱼,你这个补窝的时间要间隔短一些。这两种鱼的食量大,而且窝子没了,它会很快离开。


钓鲤鱼就没有必要去特别频繁的补窝,鲤鱼它窝子里一粒不剩,它都会留在窝子里一段时间,甚至走了还会回来看一眼鲤鱼。这玩意它挺有意思的,金标准,让鱼进窝以后,让这个窝子里总保持这个玉米零星散落的状态是最理想的。看到窝子里玉米消耗的差不多了,你就用饵匀扔个几十颗进去。


基本就这些了,我相信大家如果理解了,做到了大鱼不难的。如果有没想到的钓友们,评论区告诉我,定会知无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