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部分钓友在一年四个季节的野钓中,都喜欢用短子线,本人也是如此,甚至钓鲤鱼时也常用短子线。

 

只有在特定情况,比如在沙坑、黑坑钓鲫鱼,或者钓草鱼的时候,我才会用长子线。尤其是用玉米钓草鱼,有时还会用长达一米的长子线,采用一钩悬浮、一钩钓底的方式,钩距也会设置得比较大。

 

那么野钓时,长子线和短子线各自的优势体现在哪呢?通常情况下,野钓面临两种比较常见的状况:一是白条等小杂鱼多,二是走水。在这两种情况下,短子线优势明显。短子线摆幅小,能够快速穿越水层,有效减少小杂鱼截饵的情况;在走水时,无论是采用小跑铅还是跑铅这种比较钝的钓法,短子线都能更快地传递鱼咬钩的信号。

 

不过,冬季的情况有所不同。相比其他三个季节,冬季小杂鱼闹窝和走水的情况较少。而且冬季鱼口轻,此时长子线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相较于短子线,长子线更柔软,不要小看这一点柔软度,在冬季,它直接关系到鲫鱼的适口性。即使在夏秋两季,将子线稍微换小一点,鱼口反映在浮漂上的漂相都会有明显不同。并且冬季鱼口慢,并不需要短子线快速传递信号。

 

但钓鱼没有固定的规则,如果所在地区钓鱼资源很好,即使在大冬天也能频繁上鱼,那么使用短子线也没问题;如果所在地区的鱼情和大部分地区冬季鱼情类似,鱼口比较慢,不妨试试用长子线。